【科研速递】2022年第三期(总第五期)

发布时间:2022-04-26

科研速递

2022年第三期

总第五期


总览

01-张江江教授与中科院南土所尧一俊课题组合作,《Characterization of vapor intrusion sites with a deep learning-based data assimilation method” 》 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

02-河湖治理研究所承担“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数学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项目

03-河湖水安全研究室承担“江北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生态截留净化方案研究”项目

04-港湾工程研究室中标“汕头港广澳港区三期工程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的等多项项目


江江教授与中科院南土所尧一俊课题组合作,《Characterization of vapor intrusion sites with a deep learning-based data assimilation method” 》 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同化方法,能够利用少量场地观测数据估计土壤水力参数的空间分布,可为蒸气入侵场地概化提供一种新手段。

场地概化对于评估污染土壤或地下水蒸气入侵的健康风险至关重要。受限于采样时间和成本,场地调查通常无法获得大量的观测数据,因而难以实现对场地特征的准确概化。在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同化方法(以下简称ES(DL)),可利用少量观测数据估计土壤水力参数的空间分布,并通过两个数值算例、室内砂箱实验以及野外场地实验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ES(DL)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土壤有效扩散系数的空间分布和气体排放率。当观测数据足够时,该方法能够准确概化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否则,建议采用分层土壤的方式进行概化,代价在于忽略了土壤的水平异质性。总之,本研究为利用少量观测数据概化蒸气入侵场地特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河湖治理研究所承担“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数学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项目

项目针对船闸设计门槛高程预留1m下降幅度的合理性和通航水流条件问题,拟利用水沙河演分析、二维水沙数模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研究枢纽运行后湖口水位变化趋势及其对闸下门槛水深的影响、枢纽上下游重点关注区域通航水流条件等,为《航评报告》编制和相关部门审批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按照研究计划,基本完成了鄱阳湖流域水沙河演分析、长江汉口-大通段数值模型建立和物理模型搭建等工作,下一步将开展长江汉口-大通段水沙河演分析、数值与物理模型试验工作。


河湖水安全研究室承担“江北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生态截留净化方案研究”项目

河湖水安全研究室承担了“江北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生态截留净化方案研究”项目。项目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葡萄园种植业为例,对原有排水措施进行控制研究,进行排水方案优化,提出生态拦截-沟渠改造等一系列污染物削减成套技术,大幅降低农田污染物负荷,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港湾工程研究室中标“汕头港广澳港区三期工程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取水隧洞及泵房消浪模型试验”、“三亚南山港区货运码头二期工程波浪整体数学模型试验”等多项社会服务科研项目

港湾工程研究室中标了多项社会服务科研项目。其中, “汕头港广澳港区三期工程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采用船舶系泊物理模型试验手段,研究在波浪作用下港内系泊船舶的运动情况;“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取水隧洞及泵房消浪模型试验”,采用波浪局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手段,研究核电站取水结构物内部的液位波动情况;“三亚南山港区货运码头二期工程波浪整体数学模型试验”采用波浪数学模型手段,推算了外海的波浪要素,并模拟分析了工程方案对近岸及港内波浪的影响。这些项目为港口码头、电厂水工建(构)筑物的平面布局、结构设计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港湾工程研究室自今年年初成立以来,已累计承接波浪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项目5项,累计合同额277万元。


(文、图/综合科、科研办公室组稿 审核/刘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