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2005年由河海大学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共同组建,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水资源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平台。长期以来,国家工程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依托河海大学、三峡集团各自优势,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工程验证与咨询服务等工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防洪减灾、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行业性、关键性技术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围绕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洪旱灾害防治与风险调控、水工程智能低碳建设与安全运行、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水电设备智慧运维和水电工程精益检修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战略发展、前沿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交流,国家工程中心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本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由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出资。现发布2024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热忱欢迎和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积极申请。
一、资助范围
本年度主要针对以下方向的研究内容予以支持:
方向一: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面向气象水文预报预测、水库调度、新能源功率预测、全生命周期评价,开展模型研发、模拟仿真、业务管理等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技术研究。
(一)基于AI的降雨及径流预报精度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二)AI新技术在新能源功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三)长江中下游复杂河湖水系径流及水位精确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四)AI、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梯级水库调度应用研究;
(五)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电站调度关联信息获取及处理方法研究;
(六)气象形势及降水过程数字孪生动态展示关键技术研究;
(七)长江流域水雨情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设备研究;
(八)长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耦合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方向二:洪旱灾害防治与风险调控
围绕长江流域洪水预测预报和极端气候水旱灾害防控的技术难题,开展洪水灾害联合预测、预报、风险评估、干旱灾害预测预警和应对技术研究,形成长江流域洪旱灾害防治的成套理论、技术与方法体系。
(一)长江洪水灾害预报及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二)极端气候灾害演变机制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三)旱涝急转复合灾害形成机制和模拟关键技术研究;
(四)基于遥感时空大数据的长江中下游干旱情势监测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五)长江流域干旱事件的传播时间研究;
(六)长江流域洪旱大数据分析及过程展示关键技术研究。
方向三:水工程智能低碳建设与安全运行
围绕水工程低碳建设、评估,水工程智慧化运行、管理、检修等难题,开展高库大坝检修成套技术、水利枢纽安全运行技术、水工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
(一)水工新材料研发;
(二)水利水电工程大规模地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三)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坝基渗控体系绿色建造及失效破坏过程研究;
(四)高水头泄洪隧洞安全运行关键技术研究;
(五)水工混凝土长期性能演变与状态诊断技术研究;
(六)大坝安全性态全面感知技术及综合评价研究;
(七)基于AI的水利数字孪生专业模型研究;
(八)山区水库底泥生态疏浚及疏浚淤泥绿色资源化利用;
(九)深厚软弱坝基绿色加固处理技术研究。
方向四: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围绕长江流域、水库群库区、干支流水质监测及评估、污染防控技术方法、生态修复等方面问题,开展梯级水库水质演变与污染控制、入江补水生态安全协同防控、库区及支流生境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
(一)长江流域水质演变及污染控制研究;
(二)梯级水电站水生生物的水文调控机制;
(三)梯级水电站含生态环境目标的综合优化调度研究;
(四)AI、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应用研究。
方向五:水电设备智慧运维
主要面向智能水电站运行管理需求,以态势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实验科学、物理机制、专家决策为基础,开展水电站运维的基础及应用基础、关键共性、前沿先导、战略新兴等技术研究,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建立长江流域水电工程智慧安全运维的成套理论、技术与方法体系,提高水电能源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一)水电设备状态声学监测及故障识别技术研究;
(二)水电设备设施智能感知及检测技术研究;
(三)基于试验平台的故障模拟技术研究;
(四)水电设备设施数字孪生物理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
(五)水电设备设施故障机理研究及应用;
(六)机器人在水电站设备设施运维检修中的应用研究;
(七)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水电设备预警、诊断、评估等算法及知识库研发;
(八)水电工程领域CFD数值模拟关键算法研究;
(九)抽水蓄能关键技术研究;
(十)新时期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布局与战略研究。
方向六:水电工程精益检修
围绕流域水电检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聚焦检修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前沿,开展设备寿命评估、检修策略研究、检修新材料研究、检测与修复作业装备研制,构建流域水电工程检修技术体系。
(一)设备寿命评估及状态检修策略研究;
(二)缺陷及关键检修参数智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三)水轮发电机组智能无损检测与测量、在位修复等技术研究;
(四)新型表面工程技术在水电站的应用研究;
(五)水电站高电压设备检修、试验与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六)水工建筑物及金属结构设备设施缺陷检查、诊断与修复技术研究;
(七)机组、电气设备及水工设施检修新材料研究;
(八)抽水蓄能电站检修关键技术研究。
二、申请要求及有关事宜
(一)国内外从事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洪旱灾害防治与风险调控、水工程智能低碳建设与智慧运行、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教学、科研全职且有固定依托单位的研究人员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基金出资单位长江电力人员除外)。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不受理自然人提交的项目申请。
(二)项目申请、审批、实施与结题等程序将按照《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基金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拟资助项目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两个层次:一般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20-30万(含30万),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重点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40-50万(含50万),须与长江电力或国家工程中心团队人员合作申报,优先资助申请人驻场开展研究工作的项目,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2-3年。长江电力人员及所在单位不参与基金经费的使用和分配。
(四)每项基金项目应产出研究内容相关的成果
1)一般项目成果基本要求:发表3篇以上以长江电力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联合署名单位的高水平论文,其中SCI检索的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第一专利权人应为长江电力)。
2)重点项目成果基本要求:发表5篇以上以长江电力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联合署名单位的高水平论文,其中SCI检索的论文不少于2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第一专利权人应为长江电力);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报告不少于1次。
(五)所有基金研究成果应标注本基金项目资助,并在成果鉴定、报奖时署名长江电力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标注格式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基金资助”,英文标注格式为“Supported by the Open Research Fund of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Engineering Safety”。
三、申报程序
(一)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受理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31日。
(二)依托单位须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并签署审核意见。
(三)申请人应按相关要求提交项目申请书一式2份(以邮戳日期为准),同时报送电子版文件(包括申请书word版、盖章后的申请书pdf扫描版和申请汇总表)。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余芳
电话:13972003750
E-mail:1024638499@qq.com
通讯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三阳路88号匠心城三阳中心
邮政编码:430019
联系人:于璐
电话:18551785433
E-mail:yuluhhu@hhu.edu.cn
通讯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189号牛首山科技园
邮政编码:211106
附件1: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基金管理细则.pdf
附件2: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docx
附件3: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4年度开放研究基金申请指南申请汇总表.xls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