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委员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暨三期建设中期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时间:2022-09-14浏览:335

9月12日,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管理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暨三期建设中期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江苏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副处长徐宁,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胡春宏、钮新强、王超、邓铭江、马军、徐祖信、张宗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生水、副院长戴济群、原副院长李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主任李文伟、首席专业师戴会超,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建平、副总工程师侯靖,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原副院长刘志明,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傅旭东、副院长赵建世,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院士、校长徐辉、副校长郑金海等建设管理委员会代表、专家咨询委员会代表、协同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心主要团队负责人、骨干成员等1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建设管理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由唐洪武主持。

徐辉在欢迎辞中指出,中心经过10年的建设已经由播种育苗期、开花结果期步入到提质增量期,中心成绩的取得是江苏省、教育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协同单位倾力相助、合作共赢的结果,也是中心人员齐心协力、拼搏奋进的结果;同时提出中心未来要进一步提高对接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加强协同,产出标志性成果,为祖国水利事业服务。

徐宁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河海大学的协同创新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是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中的佼佼者。同时,他对中心未来建设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强化制度创新与条件保障,二是要强化专家咨询与科学谋划,三是要强化责任使命与成果产出,立足更高起点、更高标准地开展中心建设。

中心主任张建云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中心作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推进科研创新的平台在10年建设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介绍了中心三期建设围绕问题和不足推进的四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出了三期建设将中心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标杆型”“表率型”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

中心主任张建民表示中心前期建设成效显著、项目组织推动有力、研发团队英才汇聚,三期建设目标明确、方向设置合理。同时也对中心未来建设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更聚焦协同创新的目标,通过大综合强交叉高起点优化创新引领的顶层设计;二是要更加聚焦国家、区域和行业的重大需求;三是要更加优化组织架构和协同机制。

会议还作了中心工作报告,全面汇报了中心二期建设成效、三期规划和建设进展。与会专家围绕中心三期建设方向、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运行等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唐洪武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中心三期建设积极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重点聚焦探索“揭榜挂帅”的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优中选优”的绩效评价机制,充分反映出中心目标定位明确、建设重点突出、创新活力厚植;同时对中心建设运行提出几点期待:一是要更充分展现A+中心的责任与担当,二是要更注重服务区域发展,三是要更加深入协同产出标志性成果,以优异的成绩接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期绩效评价和省中心的三期建设绩效评价。

中心三期建设中期研讨会由戴会超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河海大学以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六位中青年学术骨干分别作题为《堆石混凝土坝创新与实践》《长江河口水温变化及驱动机制》《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及其成分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过程演变机理与水安全适应》《流域水库群洪水资源利用风险评估与调控》和《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调度运行研究及应用》的精彩学术报告。

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于2012年5月由河海大学协同清华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2013年,水安全中心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在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中获评A等;2018年,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在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二期绩效评价中获评A+等次,进入三期建设。经过10年建设,中心取得了“变化环境下防洪安全保障”“平原河网区水环境提升与安全保障”等多项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取得的一大批创新成果,在水利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突出。

(文/王钰云 图/朱昊)